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重磅突袭,央行历史性大放水!

    信息发布者:国清站
    2017-06-13 16:14:47   转载

    不管是股市、债市还是楼市,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的宽裕无疑是支撑这些资产上涨的基础。最近,因为一行三会合力整顿金融秩序,去杠杆,加上央行连续两个月的缩表,导致市场资金骤然紧张,不断呈现股、债、大宗商品多杀的局面。市场一时风声鹤唳,银行、国企、地方政府、证券等各路亲儿子、干儿子叫苦连天,大有金融危机重演的架势。


    会叫的孩子有奶吃,今天,央妈终于一次性放水了!


         利好突袭,央行就这么放水了!


    6月6日上午9点46分,央行通过官方网站宣布: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方式放水4980亿元,全部为1年期;利率为3.2%,与上次持平。


    此举可谓“加量不加价”,利好突袭,央行就这么放水了!

     


    这次放水,再次否定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的传闻,让货币政策的松紧度,再次模糊起来。


    与此同时,几个金融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争论:关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到底是在紧缩还是在宽松?央行是在缩表还是扩表?中国会出现通缩还是通胀?未来房地产是继续涨上天还是坠入地?


         这次的天量投放意义非凡


    这次的货币投放可不同以往,资金的质量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这两年央妈兴起的临时放水工具,如麻辣粉(MLF),酸辣粉(SLF),逆回购,期限到了之后,央妈都是要收回。


    所以,期限越短,这部分资金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就越短。




    就拿上次单日净投放的4100亿来说,主要成分是逆回购,投放的期限以7天,14天,28天为主。


    主要是应对春节期间资金紧张的短期投放,过个年,这些钱就又回到了央妈的手上。


    而这次投放的4590亿,统统属于长线资金,其中665亿元要在市场上蹦跶6个月之久, 3925亿元要停留1年之久。


    这些投放出来的资金可都是基础货币,是M2的种子资金。




    这4590亿资金在市场上停留得越久,就能造出越多的M2,按照目前的货币乘数5.29来算,这次放水最多可以为市场带来2.4万亿的M2


    以往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投放4000多亿的基础货币,今天一天就撒出来了。


         央行为什么要逆势放水?


    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这是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的战略性目标,是当前所有工作的重心。一切金融政策和金融管理,都要服务于这个大目标,这是刚性的要求。而市场上流动性的持续紧张,已经发出了报警信号,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的架势:


    一、股市扛不住。


    短短18个交易日,股指从最高的3300点左右,大跌到3000点,股票市场就无故蒸发4万亿,人均亏损超8万,有1800只股票创2638点以来新低,很多人账面亏损已经达到了30% ,基本上是股灾4.0版的预演。再不注入流动性,股市可能崩盘。


    二、债务危机重现苗头。


    市场上流动性紧张,必然会推高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当前已经导致了国债价格大跌,国债收益盈利大涨,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债券的成本必然上升,债券到期兑现支付的压力也必然加大,就像3月份的山东企业集体债务违约一样,流动性收紧会成为很多负债高企公司的绞索,引发资金链断裂,很多地产公司业也会陷入这种危机。一行两会如果继续坚持降杠杆,整顿金融市场,必然会引发债务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三、银行风险。


    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企业是银行放贷的主要对象,一旦上述主体出现债务违约,银行的风险必然会集中暴露。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中枢神经,如果因为借贷主体无法还贷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也就不远了。辽宁辉山乳业100亿债务出现问题,牵涉到23家银行,这只是银行债务问题的缩影。急速攀升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海外机构认为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依据。


    不管是股市、债券还是银行,在这个长长的链条上,任何一环的断裂,都会引爆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个责任是一行三会所承担不起的。




    在舆论和各路力量的呼吁下,5月12日9时46分,央妈重启大撒钱、大放水模式,市场终于等来了麻辣粉—MLF(中期借贷便利)落地的好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2017年5月12日,人民银行开展MLF操作4590亿元,无逆回购操作。其中,6个月期MLF操作665亿元,1年期3925亿元,操作利率分别为3.05%和3.20%,与前期持平。


    相比2016年1月份历史记录保持者4100亿,一不小心,央妈就撒出了单日净投放历史之最。在资金利率已然走低的背景下,央行超意外主动注入流动性,说明央行在试图缓和前期金融监管政策对金融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极力进行补救,防止金融危机被提前引爆。


    只是这种时紧时松的货币政策,到底会将中国经济推向何方?谁也说不清楚。


         大通胀!吞噬掉一切财富和努力!


    大放水主要是为了保啥?保证债市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充足,保证不出现大规模的债务违约,以免将商业银行推向倒闭破产的境地,这应该是当前央妈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核心举措。


    至于说股市,由于其和银行的关联较松,其对银行系统的威胁,远远小于债券市场,股市的暴跌,对散户的韭菜收割效应,远大于对金融系统的威胁,所以这个不是政策保护的重点。从这点来看,短暂幻想的牛市已经结束,股市的下行应该不可避免。


    当前楼市调控异常严厉,但是最终目的是在保持成交价格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在保持土地财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继续推进限售措施,将流动性锁死在楼市里,为央妈继续执行大放水的政策腾出空间。


    个人判断,通过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四限措施,加上楼市上涨尾声的示范效应,配合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达到了楼市的调控目标。按理说,只要央妈继续实行大放水的策略,商业银行对地产商的资金支持就不会终止,在国家和媒体去库存的合力下,开发商的现金流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民众的购房热情还会继续高涨,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还会继续红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万众期盼的楼市垮塌好像丝毫没有到来的迹象但是只要弄清了继续大放水的资金去了哪里?对谁有利,对谁有害?我们就回明白,楼市的垮塌是必然的。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金融创新,所有的金融创新的初衷在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但最终由于监管短板和金融机构盈利冲动沦为套利工具,传统的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为核心的货币创造模式,正在转向为中央银行—影子央行——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为模式的货币创造工具。


    “影子央行”和“影子银行”体系正在进行广泛地信用创造行为,大量的超发货币,在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空转实体得不到丝毫浸润,滋生了系列风险。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导致金融空转虚耗、资金脱实向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下降。


    2)层层加杠杆、加久期、降信用,信用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被放大,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3)“影子央行+影子银行”体系创造的货币如果穿透底层资产,大部分通过债券和非标流向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2014-2016年先后推动股市、债市、房市资产价格大涨。


    4)信用创造更为复杂和隐蔽,这些活动并未被纳入传统的货币金融统计口径中,脱离于监管视线之外。


    5)信用创造体系的“影子化”还给宏观调控造成了挑战,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率。




    央妈大放水超发的货币,通过在金融系统内部,层层加杠杆空转,或者流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效率极差的领域,这意味着,当前实体企业难以为继和倒闭的趋势,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而实体制造业承担中国25%左右的就业人口,如果制造业衰落,随之而来就是服务业的衰亡,这样的传导作用下,失业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


    那些高负债购房的就业人群,一旦受到失业的冲击,手中的流动资金大多只能支撑一年的房贷,一年之后就会出现断供潮。而断供,无疑会成为冲击楼市价格和银行系统的最致命一击。羊群的跟风效应,会让那些炒房的人,不计成本抛盘;而那些购买刚需房的人,也会因为担心失业无法还贷而提前抛房套现。大量的抛盘,会成为压垮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市资金的涌出和垮塌之日,叠加上央妈对债市和商业银行的放水,必然形成滔天的货币洪水,冲击央妈一直在竭力掩盖和守护的命门——汇市,还有关系到民众生存根基的商品、日用品和粮食价格。一旦货币洪水冲击这两个最薄弱的环节,通缩的表象会被彻底揭开,货币露出通胀的狰狞面目,吞噬掉一切财富和努力。到那时,所有的金融政策,都是杯水车薪。


    两只手加一个头,顶着5碗水玩杂技,玩平衡,最终必然会掉下来两只碗,两只掉下来,其他的三只也会在表演者和围观者的惊叫声中掉下来”,这就是股汇债楼及商品价格的宿命。


          危险的六月来临,资金面紧是大概率事件!


    1、6月份是继4、5月之后,又一个MLF到期高峰期


    所谓MLF,中文名称是“中期借贷便利”,是央行以招标方式向大银行提供资金,大银行则以优质债券为抵押物。MLF的期限,一般是3个月、6个月和1年。


    据彭博统计,6月份MLF的到期规模仅此于4月份,是今年第二高峰的月份。前三个月曾出现过季节性自然"缩表",造成市场一定的紧张气氛。



    月度MLF到期规模


    实际到6月来说,有3笔共4313亿元的MLF到期,其中6月6日、7日、16日分别有1510亿元、733亿元和2070亿元。


    2、6月份又面临到银行体系MPA大考


    考虑到近期银行体系的监管强度较大,6月的MPA对银行体系的严峻性不同以往。2017年3月末超储率从2016年的2%左右,迅速下滑至1.3%,为2011年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超储率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往往会用到,通俗理解为,在商业银行没有借出的存款中,刨去央行规定的必须存在央行的那部分外,商业银行可以相对自主动用的“救命钱”。


    超储率降至6年来最低水平,说明商业银行在最大限度释放可动用的流动性。在其“努力”下,货币乘数(货币派生效应)从3月末的5.29上升到4月份的5.33,几乎已快到极限值。


    3、年中大考即将来临!破7银行理财重现江湖!


    年中大考即将来临,银行揽储工作又到了一个关键时点。


    由于市场预期MPA的考核指标将更趋严格,在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银行的揽储压力逐渐增大。为了“抢存款”,无论是国有大型银行还是股份制中小银行,都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刷新年内新高,年化收益率超过7%的产品再现江湖;而多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亦上浮40%以上。


         6月中旬美联储可能加息


    2017年的6月,对于投资者来说值得高度警惕,因为这个月份极度危险。


    美联储将在6月13日到14日召开议息会议,会后极有可能宣布加息(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2点左右)。在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很有可能更加清晰地谈到“缩表”。对于全球经济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随着6月份,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升温,人民币可能又会面临较大压力。为了减轻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及其衍生的广义货币带来的负面作用,有必要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冲。



    大量粉丝还未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读完顺便点赞,以资鼓励!你的满意、支持、吐槽、转发,是我前进的动力!


    来源:微金融(wjrapp)综合兽财处、华尔街见闻、财经韬略、中金在线、暴财经、证券日报、刘晓博、联讯证券、央行官网  编辑整理:财经君(个人微信:caijingjun88欢迎添加交流!

    中央今日允许银行破产





    之前人们的观念认为,在中国,银行破产是一件几乎不能想象的事情。而现在,银行破产可能真的要来临了。报道称,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意味着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可能最多赔50万元,超出部分不能获赔或按比例赔付。

    据中国新闻周刊网报道,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北大经济国富论坛”上表示,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一石激起千层浪。


    监会1月6日召开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会上表示,今年将扩大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试点先行,首批试点3至5家,成熟一家批设一家。对此,斥巨资投资了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史玉柱赶紧发微博说:现在发起民营银行没啥意思。理由如下:


    • 1。即将新批的民营银行,都不是全牌照银行,业务范围被控制得很窄。此银行非彼银行;

    • 2。运营地域被限制的很小;

    • 3。新银行需要经历3-5年的亏损,净资产会大幅缩水;

    • 4。新办银行的核心团队至少需要三年的磨合才有战斗力;互联网银行除外。


    如果有银行破产了,储户的存款是否会血本无归?银行市场化,老百姓的钱靠谁来保障?阎庆民表示,“未来要让市场说话、让资本说话,如果商业银行最后资不抵债,就会退出。


    什么意思呢?通俗理解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根据目前透露的消息,储户在单个银行的存款,最大赔付额度可能是50万元,超过这一限额的存款部分,将得不到赔偿。


    按照央行计划的50万元限额,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假如储户在单一银行的存款不高于50万元,万一银行破产倒闭,储户将获得与实际存款金额相等的全额赔偿;如果存款超过50万元,则最多获赔50万元,超出部分或者不能获得赔付,或者像美国和中国台湾一样,按一定比例赔付。


    此外,限额保险赔付金额究竟是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还是只赔付本金,目前尚无明确信息。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标准向特定机构缴纳一定保险金,当自身发生危机时(如兑付风险、破产等),由存款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等方式来保障其清偿能力的一项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一旦银行发生破产倒闭等事件,储户存放在银行的资金不至于颗粒无收。


    在我国,国家一直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担保人,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这也是老百姓对银行有天然信任感的原因所在。但这并不代表金融机构就不存在经营危机,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海南发展银行因严重支付能力不足而关闭,境内居民在该银行的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最后由人民银行指定工商银行保证支付。此后发生在河北省肃宁县的尚村农信社破产案,最后同样由央行指定其他商业银行予以救济。


    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金融机构将自身兑付风险转嫁给存款保险机构,必须支付一定的保险金。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通行的一个做法是,只对自然人存款承担赔付责任,企业存款不在赔付范畴之内。并且,随保对象是储户的各类存款,但不包括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或其他投资产品。

    不管是股市、债市还是楼市,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的宽裕无疑是支撑这些资产上涨的基础。最近,因为一行三会合力整顿金融秩序,去杠杆,加上央行连续两个月的缩表,导致市场资金骤然紧张,不断呈现股、债、大宗商品多杀的局面。市场一时风声鹤唳,银行、国企、地方政府、证券等各路亲儿子、干儿子叫苦连天,大有金融危机重演的架势。


    会叫的孩子有奶吃,今天,央妈终于一次性放水了!


         利好突袭,央行就这么放水了!


    6月6日上午9点46分,央行通过官方网站宣布: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方式放水4980亿元,全部为1年期;利率为3.2%,与上次持平。


    此举可谓“加量不加价”,利好突袭,央行就这么放水了!

     


    这次放水,再次否定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的传闻,让货币政策的松紧度,再次模糊起来。


    与此同时,几个金融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争论:关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到底是在紧缩还是在宽松?央行是在缩表还是扩表?中国会出现通缩还是通胀?未来房地产是继续涨上天还是坠入地?


         这次的天量投放意义非凡


    这次的货币投放可不同以往,资金的质量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这两年央妈兴起的临时放水工具,如麻辣粉(MLF),酸辣粉(SLF),逆回购,期限到了之后,央妈都是要收回。


    所以,期限越短,这部分资金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就越短。




    就拿上次单日净投放的4100亿来说,主要成分是逆回购,投放的期限以7天,14天,28天为主。


    主要是应对春节期间资金紧张的短期投放,过个年,这些钱就又回到了央妈的手上。


    而这次投放的4590亿,统统属于长线资金,其中665亿元要在市场上蹦跶6个月之久, 3925亿元要停留1年之久。


    这些投放出来的资金可都是基础货币,是M2的种子资金。




    这4590亿资金在市场上停留得越久,就能造出越多的M2,按照目前的货币乘数5.29来算,这次放水最多可以为市场带来2.4万亿的M2


    以往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投放4000多亿的基础货币,今天一天就撒出来了。


         央行为什么要逆势放水?


    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这是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的战略性目标,是当前所有工作的重心。一切金融政策和金融管理,都要服务于这个大目标,这是刚性的要求。而市场上流动性的持续紧张,已经发出了报警信号,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的架势:


    一、股市扛不住。


    短短18个交易日,股指从最高的3300点左右,大跌到3000点,股票市场就无故蒸发4万亿,人均亏损超8万,有1800只股票创2638点以来新低,很多人账面亏损已经达到了30% ,基本上是股灾4.0版的预演。再不注入流动性,股市可能崩盘。


    二、债务危机重现苗头。


    市场上流动性紧张,必然会推高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当前已经导致了国债价格大跌,国债收益盈利大涨,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债券的成本必然上升,债券到期兑现支付的压力也必然加大,就像3月份的山东企业集体债务违约一样,流动性收紧会成为很多负债高企公司的绞索,引发资金链断裂,很多地产公司业也会陷入这种危机。一行两会如果继续坚持降杠杆,整顿金融市场,必然会引发债务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三、银行风险。


    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企业是银行放贷的主要对象,一旦上述主体出现债务违约,银行的风险必然会集中暴露。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中枢神经,如果因为借贷主体无法还贷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也就不远了。辽宁辉山乳业100亿债务出现问题,牵涉到23家银行,这只是银行债务问题的缩影。急速攀升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海外机构认为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依据。


    不管是股市、债券还是银行,在这个长长的链条上,任何一环的断裂,都会引爆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个责任是一行三会所承担不起的。




    在舆论和各路力量的呼吁下,5月12日9时46分,央妈重启大撒钱、大放水模式,市场终于等来了麻辣粉—MLF(中期借贷便利)落地的好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2017年5月12日,人民银行开展MLF操作4590亿元,无逆回购操作。其中,6个月期MLF操作665亿元,1年期3925亿元,操作利率分别为3.05%和3.20%,与前期持平。


    相比2016年1月份历史记录保持者4100亿,一不小心,央妈就撒出了单日净投放历史之最。在资金利率已然走低的背景下,央行超意外主动注入流动性,说明央行在试图缓和前期金融监管政策对金融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极力进行补救,防止金融危机被提前引爆。


    只是这种时紧时松的货币政策,到底会将中国经济推向何方?谁也说不清楚。


         大通胀!吞噬掉一切财富和努力!


    大放水主要是为了保啥?保证债市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充足,保证不出现大规模的债务违约,以免将商业银行推向倒闭破产的境地,这应该是当前央妈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核心举措。


    至于说股市,由于其和银行的关联较松,其对银行系统的威胁,远远小于债券市场,股市的暴跌,对散户的韭菜收割效应,远大于对金融系统的威胁,所以这个不是政策保护的重点。从这点来看,短暂幻想的牛市已经结束,股市的下行应该不可避免。


    当前楼市调控异常严厉,但是最终目的是在保持成交价格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在保持土地财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继续推进限售措施,将流动性锁死在楼市里,为央妈继续执行大放水的政策腾出空间。


    个人判断,通过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四限措施,加上楼市上涨尾声的示范效应,配合上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达到了楼市的调控目标。按理说,只要央妈继续实行大放水的策略,商业银行对地产商的资金支持就不会终止,在国家和媒体去库存的合力下,开发商的现金流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民众的购房热情还会继续高涨,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还会继续红火…




    在这样的背景下,万众期盼的楼市垮塌好像丝毫没有到来的迹象但是只要弄清了继续大放水的资金去了哪里?对谁有利,对谁有害?我们就回明白,楼市的垮塌是必然的。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金融创新,所有的金融创新的初衷在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但最终由于监管短板和金融机构盈利冲动沦为套利工具,传统的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为核心的货币创造模式,正在转向为中央银行—影子央行——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为模式的货币创造工具。


    “影子央行”和“影子银行”体系正在进行广泛地信用创造行为,大量的超发货币,在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空转实体得不到丝毫浸润,滋生了系列风险。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导致金融空转虚耗、资金脱实向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下降。


    2)层层加杠杆、加久期、降信用,信用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被放大,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3)“影子央行+影子银行”体系创造的货币如果穿透底层资产,大部分通过债券和非标流向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2014-2016年先后推动股市、债市、房市资产价格大涨。


    4)信用创造更为复杂和隐蔽,这些活动并未被纳入传统的货币金融统计口径中,脱离于监管视线之外。


    5)信用创造体系的“影子化”还给宏观调控造成了挑战,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率。




    央妈大放水超发的货币,通过在金融系统内部,层层加杠杆空转,或者流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效率极差的领域,这意味着,当前实体企业难以为继和倒闭的趋势,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而实体制造业承担中国25%左右的就业人口,如果制造业衰落,随之而来就是服务业的衰亡,这样的传导作用下,失业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


    那些高负债购房的就业人群,一旦受到失业的冲击,手中的流动资金大多只能支撑一年的房贷,一年之后就会出现断供潮。而断供,无疑会成为冲击楼市价格和银行系统的最致命一击。羊群的跟风效应,会让那些炒房的人,不计成本抛盘;而那些购买刚需房的人,也会因为担心失业无法还贷而提前抛房套现。大量的抛盘,会成为压垮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市资金的涌出和垮塌之日,叠加上央妈对债市和商业银行的放水,必然形成滔天的货币洪水,冲击央妈一直在竭力掩盖和守护的命门——汇市,还有关系到民众生存根基的商品、日用品和粮食价格。一旦货币洪水冲击这两个最薄弱的环节,通缩的表象会被彻底揭开,货币露出通胀的狰狞面目,吞噬掉一切财富和努力。到那时,所有的金融政策,都是杯水车薪。


    两只手加一个头,顶着5碗水玩杂技,玩平衡,最终必然会掉下来两只碗,两只掉下来,其他的三只也会在表演者和围观者的惊叫声中掉下来”,这就是股汇债楼及商品价格的宿命。


          危险的六月来临,资金面紧是大概率事件!


    1、6月份是继4、5月之后,又一个MLF到期高峰期


    所谓MLF,中文名称是“中期借贷便利”,是央行以招标方式向大银行提供资金,大银行则以优质债券为抵押物。MLF的期限,一般是3个月、6个月和1年。


    据彭博统计,6月份MLF的到期规模仅此于4月份,是今年第二高峰的月份。前三个月曾出现过季节性自然"缩表",造成市场一定的紧张气氛。



    月度MLF到期规模


    实际到6月来说,有3笔共4313亿元的MLF到期,其中6月6日、7日、16日分别有1510亿元、733亿元和2070亿元。


    2、6月份又面临到银行体系MPA大考


    考虑到近期银行体系的监管强度较大,6月的MPA对银行体系的严峻性不同以往。2017年3月末超储率从2016年的2%左右,迅速下滑至1.3%,为2011年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超储率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往往会用到,通俗理解为,在商业银行没有借出的存款中,刨去央行规定的必须存在央行的那部分外,商业银行可以相对自主动用的“救命钱”。


    超储率降至6年来最低水平,说明商业银行在最大限度释放可动用的流动性。在其“努力”下,货币乘数(货币派生效应)从3月末的5.29上升到4月份的5.33,几乎已快到极限值。


    3、年中大考即将来临!破7银行理财重现江湖!


    年中大考即将来临,银行揽储工作又到了一个关键时点。


    由于市场预期MPA的考核指标将更趋严格,在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银行的揽储压力逐渐增大。为了“抢存款”,无论是国有大型银行还是股份制中小银行,都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刷新年内新高,年化收益率超过7%的产品再现江湖;而多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亦上浮40%以上。


         6月中旬美联储可能加息


    2017年的6月,对于投资者来说值得高度警惕,因为这个月份极度危险。


    美联储将在6月13日到14日召开议息会议,会后极有可能宣布加息(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2点左右)。在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很有可能更加清晰地谈到“缩表”。对于全球经济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随着6月份,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升温,人民币可能又会面临较大压力。为了减轻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及其衍生的广义货币带来的负面作用,有必要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冲。



    大量粉丝还未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读完顺便点赞,以资鼓励!你的满意、支持、吐槽、转发,是我前进的动力!


    来源:微金融(wjrapp)综合兽财处、华尔街见闻、财经韬略、中金在线、暴财经、证券日报、刘晓博、联讯证券、央行官网  编辑整理:财经君(个人微信:caijingjun88欢迎添加交流!

    中央今日允许银行破产





    之前人们的观念认为,在中国,银行破产是一件几乎不能想象的事情。而现在,银行破产可能真的要来临了。报道称,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意味着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可能最多赔50万元,超出部分不能获赔或按比例赔付。

    据中国新闻周刊网报道,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北大经济国富论坛”上表示,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一石激起千层浪。


    监会1月6日召开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会上表示,今年将扩大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试点先行,首批试点3至5家,成熟一家批设一家。对此,斥巨资投资了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史玉柱赶紧发微博说:现在发起民营银行没啥意思。理由如下:


    • 1。即将新批的民营银行,都不是全牌照银行,业务范围被控制得很窄。此银行非彼银行;

    • 2。运营地域被限制的很小;

    • 3。新银行需要经历3-5年的亏损,净资产会大幅缩水;

    • 4。新办银行的核心团队至少需要三年的磨合才有战斗力;互联网银行除外。


    如果有银行破产了,储户的存款是否会血本无归?银行市场化,老百姓的钱靠谁来保障?阎庆民表示,“未来要让市场说话、让资本说话,如果商业银行最后资不抵债,就会退出。


    什么意思呢?通俗理解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根据目前透露的消息,储户在单个银行的存款,最大赔付额度可能是50万元,超过这一限额的存款部分,将得不到赔偿。


    按照央行计划的50万元限额,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假如储户在单一银行的存款不高于50万元,万一银行破产倒闭,储户将获得与实际存款金额相等的全额赔偿;如果存款超过50万元,则最多获赔50万元,超出部分或者不能获得赔付,或者像美国和中国台湾一样,按一定比例赔付。


    此外,限额保险赔付金额究竟是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还是只赔付本金,目前尚无明确信息。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标准向特定机构缴纳一定保险金,当自身发生危机时(如兑付风险、破产等),由存款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等方式来保障其清偿能力的一项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一旦银行发生破产倒闭等事件,储户存放在银行的资金不至于颗粒无收。


    在我国,国家一直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担保人,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这也是老百姓对银行有天然信任感的原因所在。但这并不代表金融机构就不存在经营危机,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海南发展银行因严重支付能力不足而关闭,境内居民在该银行的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最后由人民银行指定工商银行保证支付。此后发生在河北省肃宁县的尚村农信社破产案,最后同样由央行指定其他商业银行予以救济。


    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金融机构将自身兑付风险转嫁给存款保险机构,必须支付一定的保险金。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通行的一个做法是,只对自然人存款承担赔付责任,企业存款不在赔付范畴之内。并且,随保对象是储户的各类存款,但不包括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或其他投资产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